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教学科研

新闻动态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关于修订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类别:教学管理 作者:guanli 日期:2016-11-07 00:00:00
各位领导、老师:
  现就修订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事宜通知如下:
  一、修订范围
  2013年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省教育厅备案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二、关于三年制高职方案修订
  1.2013级各专业全部实行“2+1”+“SQC”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订单班“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办学协议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全院统开课见模板,不得随意更改。
  3.逐步树立依托企业办专业的思路,参照典型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确定专业培养的目标。注重对职业岗位的精细分析,明确界定培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以及该职业岗位的职责,明晰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及真实工作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每个专业都必须要有3~5家紧密型合作企业作为专业设置的背景。
  4.各专业特别是2012年“SQC”试点专业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精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于职业岗位任职资格和企业用人标准,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特长、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在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设计不少于3种专业特长(岗位、方向),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为基础,打造学生专业特长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模块式培养、项目化实现、零距离对接”的专业特长培养体系。以“显隐结合,三全(全员、全程、全面)育人”为特征,以职业素质课程、学院文化环境、实践体验活动和个性发展为平台,构建贯穿三年学程的素质教育体系。以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为主模式,分层次、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5. 归并、重组部分重复、分散设置的课程,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课程。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可以采用讲座、选修等多种形式安排。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要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融合,使教学内容为专业能力服务,创新优化设计。
  6.各专业要将双证或多证书的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要体现双证或多证书制:即专科学历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等),适度体现“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职业迁移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设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岗位晋升能力。要根据行业实际,注重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和级别,有条件的专业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与技师培养接轨,与执业资格接轨。
  7.各专业要根据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明确实习岗位、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明确具体的工作方法及步骤,以及岗位考核要求、办法等,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通过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实现毕业环节、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8.根据高职生专升本基本情况,各专业在保证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的基础上,根据升学科目种类和应试能力的特点和要求,以升学考试内容为重点,可以单独设立专升本模块,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9.各专业应围绕近年来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及其对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正向引导作用。
  三、关于五年制高职方案修订
  1.五年一贯制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2012年经学院审定报省教育厅备案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继续实施“2+2+1”模式。公共课的开设仍然按照2012年方案执行。修订主要参考《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举办学校及专业备案结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3〕7号)中的专家反馈意见。
  2.三二连读高职各专业双方要成立方案制定专门班子,制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采用“3+1.5+0.5”人才培养模式:3中职3年阶段重点学习文化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为高职阶段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1.5在高职前1.5年阶段重点学习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0.5高职阶段的后0.5年(第十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五年制高职专业岗位群内涵丰富、复合型强、专业成才周期较长、对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因此,要从五年制高职的整体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五年制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建构特点,系统设计、整体优化、统筹安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基础理论课程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优选设置综合课程,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努力使课程功能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取向一致。
  4.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系统化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精细化、系列化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递进式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加强专业综合实训,要和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接轨。各专业要精选1-2个综合项目作为竞赛项目方案列入培养方案。
  5.按照顶岗实习课程化要求制定顶岗实习大纲或方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
  四、各院系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认真听取企业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的建议和意见,由院系主要负责人总负责,专业带头人或负责人主持,相关教师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经本院系讨论修改审定后,于7月9日前将方案和审批表电子版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并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执行。其中五年制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月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