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普语筑梦人”社会实践团远赴广西百色开展推普活动
7月26日,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普语筑梦人”社会实践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热烈展开,志愿者们积极投入活动当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将“推普+”活动走深走细走实,志愿服务队走进田林县教育局,与当地教育局负责人员开展了座谈交流活动,实践团队听取了当地对于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展情况,田林县的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了当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为科学调研和有针对性推普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活动也得到了当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首先实践团来到了田林县乐安社区,田林县乐安社区安置点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区域,面临着语言交流障碍和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此处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受教育有限,习惯本地语言。儿童缺乏良好语言环境,虽在学校学习普通话,但日常交流仍以民族语言为主,影响其与外界的有效沟通和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乐安社区安置点,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志愿者们聚焦于安置点的小朋友们,开展了普通话教学活动。他们耐心地教小朋友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读故事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为了增强当地居民和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志愿者们还积极宣传防溺水知识。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向大家普及防溺水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急救措施,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居民推广农产品,打开销售市场,大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助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带货主播”,在镜头前热情地介绍田林县的特色农产品——八渡笋,把田林县的美味传递到全国各地,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购买,为当地农民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7月27日,实践团又来到了田林县八桂瑶族乡进行推普活动,在八桂瑶族乡,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由于受教育程度、语言习惯及地域因素影响,多数中老年人难以流利使用普通话,日常交流仍以本民族语言为主。青少年虽在学校学习普通话,但实际运用仍不熟练,来自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了八桂瑶族乡幼儿园,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教学工作。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推广普通话的宣讲内容以及丰富的学习材料,包括红色故事书、拼音卡和字帖等。孩子们手捧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不仅如此,大学生们还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前来的学生和家长们传授礼仪知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让文明礼仪之风吹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手工艺品草编的宣传教学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大家展示草编的精妙技艺,激发了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

为了让推普工作更加深入,志愿者们还进行了入户推普。他们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们亲切交流,用普通话传递着温暖与关怀。

为深入了解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还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活动,馆内丰富的展品展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大家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此次活动激发了大家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征程的决心。

此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打破语言障碍,促进乡村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会。红色故事书的发放,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礼仪知识的传授,提升了乡村居民的文明素养,营造了更加和谐友善的乡村氛围。而草编等传统手工艺的宣传教学,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望为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审:周生波 二审:郭风泉 三审:刘文海)